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中心概况|机构设置|党建工作|创新教育部|工程实训|创新实践部|大学生孵化基地|师资队伍|下载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快讯>>学子感悟>>正文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参赛感悟
2022-09-13 15:39  


一、赛事介绍

202284日,在“六百光年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天津大学举办。作为教育部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需求,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在竞赛中,能源、资源、电气、建筑、社会、经济、机械、化工等多个领域的节能减排作品集中亮相,为实现双碳目标集聚创新力量,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

此次大赛自20223月启动以来,共有623所高校报名参加,包括13所境外高校。其中科技作品为5373件,占86.4%,同比增长17.1%,参赛人数达46139人次。来自50多所高校近百位专家参加评审。终审决赛全国117所高校的247件作品进行了创意与实力的终极比拼,大赛参与高校和作品申报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最终,本团队的作品《冷热双混高炉熔渣辊压处理及余热回收工艺》获全国一等奖。本团队成员包括博士、硕士、本科生,指导教师为能源与环境学院的陈光教授和张璐老师。

二、参赛历程

事实上,这个项目从我刚开始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了。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冶金企业的能源问题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我们聚焦在冶金能源利用的世界性难题,以能源最大化利用为目标,开展高炉熔渣显热高效回收技术的开发。前期,我们开展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也进行了现场调研,充分总结了当前冶金熔渣显热回收的现状和难点。针对当前冶金熔渣高温显热几乎没有被利用的现状,我们从传热学原理出发,决定采用干法处理工艺处理冶金熔渣。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关于冶金熔渣的干法余热回收技术,但是这些技术要么工艺复杂,要么处理效果不好。我们就设想能否采用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来实现显热的回收。我们提出了好几种方案,并与我们的指导老师陈光教授和张璐老师进行反复地讨论,最后综合考虑,我们选定了辊压处理的工艺。

在确定好工艺之后,我们立刻着手设计实验装置。由于实验装置是非标装置,我们在设计好之后,自己购买相关部件进行组装,尽管过程很艰辛,但是我们确实收获了很多,我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在设计搭建好实验装置之后,我们立刻按照科学的方法开展相关实验研究。经过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最终,我们成功研制出了这套实验装置和处理工艺,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这也为我们参加节能减排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支撑。

三、参赛感悟

此次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作为其中的一名参赛者,青春的激情、切身的经历以及最为真实的挑战,是我们最大的感受,同时我们的能力和视野也在比赛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从报名到准备,从初赛到决赛,这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日臻完善的过程,更是我们感受心的成长的最好见证。回首那段团结奋战、挥洒汗水的日子,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路走来,心中充满感激。望着被我们修改了无数次的方案,不禁感慨万千。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感激!回顾我们整个过程,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1、要及时并充分地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

这次比赛能够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离不开指导老师陈光教授和张璐老师的悉心指导。从实验的优化到论文修改和专利的申请,再到申报书的填写和演讲的指导,无不凝结着老师的一片心血。大到学习研究,小到生活细节,都给予我们很多实用的建议和帮助。刚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在和老师确定好方案后,只顾埋头干,并未及时同老师们进行沟通,以致于我们走了一些弯路,这是不可取的。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地同老师进行沟通,老师们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点播和提醒有时候会令我们茅塞顿开。

在和老师们讨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不要有所畏惧。还记得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有些地方其实我们内心并不清楚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在和老师们讨论的时候,尤其在和陈老师讨论的时候,我们特别害怕他刨根问底。但是后来,老师在了解到我们的想法后,从专业知识的角度为我们解疑释惑,立刻令我们豁然开朗。这对我们项目的开展,以及在从校赛到国赛过程中的每一次答辩均起到了极大地支撑。

2、要有“咬定青松不放松”的决心

我们这个项目在开展起来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要模拟1500℃的条件,实验设备运行着突然间不工作了……我们也曾受到过质疑,我们在第一年校赛的时候曾经就被否决过。但是,我们并未放弃,而是坚持走下去。因为,我们认定这个方向,我们相信指导老师的判断。我们坚持在实验室做实验,尽管有的时候要工作到半夜;我们不断优化和调整实验装置,买不到标准件的话,我们就自己动手切割、打磨……正是我们的坚持,我们才成功地解决了比赛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最后站在了一等奖的领奖台上。

每一个项目的成功,都难免会经历一些波折和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我们一定要有“咬定青松不放松”的决心,而在战胜这些困难的同时,我们自身的能力也会得到不断地提升。

3、感恩之心让我们走得更远

我们在参赛过程中,除了我们的指导老师陈光教授和张璐老师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帮助,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比如钱付平院长、黄志甲院长、盛广宏副院长,在我们参赛过程中多次关心我们的作品,并请专家帮我们打磨作品、多提宝贵意见;感谢钱春梅老师和苗云飞老师比赛以来一路支持与帮助,提醒我们关键时间节点、各种注意事项,帮我们联系比赛场地,为我们做好后勤保障,让我们省了不少事。感谢所有为大赛付出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还要感谢我的团队成员,是你们的自信与负责,不畏困难,不怕吃苦的态度成就了我们项目今天的成绩。我们一起走过了青春最宝贵的年华,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在一起经历了很多。细细想来,有过争论,有过欢笑,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崎岖,我们都勇往直前,毫不退缩,这注定将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我要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样一次机会,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让我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实践自己的理想。比赛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包括实验的设计,论文与专利的撰写,团队的协调等。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这些都将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已经结束,但未来的路还长,节能减排竞赛的精理念应该永远传承。希望本团队的行动能够激发各位同学的科研热情,让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努力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争取在今后的节能减排竞赛大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为校争光!

 

姓名:陈琰炜 班级:研20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
中心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新城东区(东校区)邮编:2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