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中心概况|机构设置|党建工作|创新教育部|工程实训|创新实践部|大学生孵化基地|师资队伍|下载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快讯>>学子感悟>>正文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参赛感悟
2021-09-06 10:59  

一、赛事及团队介绍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于2021年8月26日至29日在山东大学举办,此次大赛共有全国514所高校5201件科技创新项目有效作品上会参赛,终审决赛110所高校的244件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角逐。最后,我们的作品《火焰法调控制备碳纳米管及其储能应用》获全国一等奖。我们的团队成员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更是包括博士、硕士、本科生,这么多的差异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善、更有层次。指导教师为能源与环境学院的楚化强教授和邱冰冰讲师。

从校赛到全国决赛,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楚化强教授和邱冰冰讲师,从方案的优化到申报书和说明书的修改,无不凝结着老师的一片心血;感谢我的组员放弃暑假的休闲时光,一起拼搏努力,我们的付出终获得回报;感谢创新教育学院院长黄志甲教授、校团委副书记殷世茂教授、能环学院院长钱付平教授、能环学院陈光教授等在参赛前给予我们从礼节方面到专业知识方面的指导;感谢钱春梅老师和苗云飞老师对我们的诸多付出;感谢所有为大赛付出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辛苦了。

二、参赛历程

从今年3月学校此项赛事开始,我们准备方案、做实验、调试设备、整理实验数据、填写申报书和说明书。为了获得更有说服力的实验结果,有的实验需要做十几遍,实验和准备阶段是枯燥无味的,好在我们坚持下来了。5月份校赛如期而至,通过PPT讲解,回答评委老师的问题的方式,我们的作品达到了预期获得了校一等奖,进入了全国节能减排大赛。

5月到6月为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初审,此过程相当于海选阶段,来自全国514所高校5201件作品,最终1035件作品被评为三等奖,244件作品进入全国决赛,我们的作品也十分有幸成为决赛的一份子。正式决赛之前,楚老师指导我们进一步完善作品,一遍一遍地修改申报书和说明书,基本上一天一小修,三天一大修。同时,在准备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绘图软件,视频制作,这些努力只为呈现更好的作品。

8月26日全国决赛开始了,而在这之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其实大赛原定于8月8日开幕,由于全国疫情形式变得严峻起来,大赛被迫延期。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通过组委会以及全国各高校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大赛终于在假期结束前以线上形式举办。8月27日,竞赛学生答辩的日子,我们的作品被安排在下午的第一个,清楚地记得当天上午大家7点到了,许年作为我们团队的第一答辩人严于律己,PPT讲解做到每句话结束时间精确到秒。我和韩世昌师兄也不断的将准备的问题和答案一遍一遍重复,害怕漏过任何一个细节。中午也就简单吃了个饭,就又投入的学习中去。下午1点半,轮到我们介绍作品了,尽管我们准备地很充分,但是我仍能感觉到大家的紧张。比赛过程一直按照我们平时训练的样子,评委老师的问题也能做到清晰地、客观地回答,1点45分答辩结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样累而枯燥的准备时间持续了大概一周,但是累并快乐着,我们收获了人生阅历,学到了专业知识。

三、赛后感悟

创新──创新是世界进步的动力,人类才能的体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让我们对知识的求新有了更高的热情,能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激情,更能体会到生存的价值。不管怎样,我们都始终要充满激情的去生活。具有创新的意识,才能让我们在学习或是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本作品不拘泥于效率低的传统的实验室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过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大规模制备碳纳米管装置设想,并基于此,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坚持──荀子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见从古代起,就开始提倡要持之以恒。坚持的过程是枯燥的、乏味的,但同时也是快乐的,从比赛的几个月乃至人的一生,坚持让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每天的生活变得有活力、有生机。在决赛前的两个月里,PPT练习了不下百次,申报书、说明书也修改了许多次,已经到了看到它,就会感到很烦躁的程度,好在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一起坚持,克服困难,最终达到了预期。

交流──交流就是一座桥梁,起着连接作用。致使了世界多元化,地球形成了一个村落。团队间交流是必要的。每个人都有自由且相互独立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和想法,交流让我们彼此更加了解对方的想法,求同存异,更好的完成一件事。我们在想把上文提到的一整套大规模制备碳纳米管装置设想放在PPT开头还是结尾时遇到了问题。如果放到前面可以让评委老师眼前一亮,对我们的作品产生兴趣;如果放到后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我们间的充分交流,最终将其放在开头,一方面好的开始是成果的一半;另外一方面,作品开始引不起老师兴趣,可能老师就放弃了。

择师──常言道:名师出高徒。一方面,指导老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参赛作品的质量,导师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可以给予作品从理论到实践方面非常专业指导。另一方面,老师在指导作品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楚老师不辞辛苦地陪同我们一起从申报书到说明书再到参赛视频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同时也邀请了一些专家老师对我们的作品做出评价,获得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使作品进一步完善。得师如此,何其幸也!

总之,通过这次比赛,确实收获颇多,得奖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在过程中学习到的优良品质和一些专业知识技能更是我们所需要的。最后预祝大赛越办越好,学校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姓名:聂晓康 班级研19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号:1920190501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
中心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新城东区(东校区)邮编:243032